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很关心:汴州是指的哪个城市以及古代的汴州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个问题,经过小编整理各方面的资料,现做如下。
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曾当过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朝后期的国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东京汴梁主要是和北宋王朝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北宋的开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季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结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禁区之异味,悉在唐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这段记载摘自宋人孟元老那部著名的《东京梦华录》。再加上大画家张择端那幅千古不朽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的开封极尽繁华早已深入人心。于是乎,有人称赞北宋皇帝的贤明,为历史留下了不朽的建筑绝响。
实际上,这些人最应该称赞的不是什么北宋帝王,而是在北宋之前的那位英明神武却英年早逝的帝王——五代周世宗柴荣。
柴荣生于公元921年,是五代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内侄兼养子。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然后就内定养子柴荣(郭荣)为接班人。
公元954年,刚继位的柴荣在不利的条件下打垮了强悍的北汉,然后西征后蜀,三征南唐夺下淮南十四州,打服天下。只是在北伐契丹时突然得病,只好班师回开封,不久驾崩。
半年后,柴荣最信任的大将赵匡胤有负所托,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很多人都知道柴荣的英武事迹,但北宋时开封的繁荣和柴荣有什么关系?可以说没有柴荣,就没有北宋时开封的繁华无限。
开封在唐朝称为汴州,处于唐朝都城长安和洛阳的东边,向北可入河北,向东北可入山东,向东南可入江淮,向南可入鄂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不过唐朝在东线重点经营的是洛阳,对开封并没有刻意经营。直到五代朱温以开封为战略根据地建立梁朝,开封作为国都才缓慢发展起来。
由于五代连年战乱,后梁疆域狭小,实力有限,所以也无力对开封进行大规模建设。后唐灭后梁后,又把国都迁回洛阳,开封几乎被放弃。后晋、后汉相继定都开封,但依然紧紧缩缩过日子,柴荣对开封的城建状况非常不满。
为什么呢?史料记载柴荣时的开封城区面积太小,而且到处都是狭窄拥堵的街道,过多的人口挤在一个小城市里。不说别的,一旦发生火灾,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柴荣的重点是平定天下,但他并没有忘记对开封的扩建。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四月,柴荣就颁布诏书,提出了他对开封扩建的战略性构想。
只不过由于新城区布满了百姓的坟墓,百姓迁坟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当时并非农闲时节,青壮年要从事农业生产,一时半会抽不出那么多人手。
直到显德三年(公元955年)的正月农闲时节,柴荣即将亲征南唐时,再次下令调集开封府、曹州、郑州等地民夫十几万人开始修建开封府外城。新城很快就建成了,新城面积约为25平方公里,是旧城的四倍有余。
此时的新城除了有居住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军事防御功能。开封新城所用的土是从虎牢关下挖来的,号称坚密如铁,千军万马不可破。几百年后,蒙古大将速不台进攻开封,调来大炮石对开封城猛烈进攻,但始终没有打坏城池。
时人分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二百多年前的周世宗用虎牢土建城。新城在柴荣时期修建后,经过赵匡胤、宋太宗时数十年都没有再扩建过。直到六十年后的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才再次扩建,可见柴荣时新城的质量之高。
柴荣对开封城区的规划有一点非常不满,就是城市街道几乎没有直线的,都是弯来绕去的。
柴荣下令将这些蛇一般的街道全部拉直,分为五十步、三十步、二十五步三种规制。但拉直街道需要迁坟,百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迁坟非常不满,甚至还暗中骂柴荣。
柴荣知道后,说:“他们想骂就骂吧,但有一点,朕此举是为开封苍生计,将来他们一定会感谢朕的。”蛇一般的街道拉直后又遇到一个问题,街道两边啥都没有,光秃秃的非常不美观。柴荣让老百姓自行在自家门前开个小花园,种些树或弄些草,甚至是挖井都是得到朝廷鼓励的。
除此之外,柴荣浚通了汴口,南方的商业船只可以非常通畅的直达开封,促进了开封商业的发展,为北宋时开封的繁华奠定了基础。不能说北宋历代帝王对开封的繁荣没有做出过贡献。
但追根溯源,北宋开封繁华的第一功臣是柴荣。赵匡胤不想定都开封,准备迁都洛阳,但最终放弃了计划。
除了有赵光义势力的影响外,开封拥有完善的都城功能,也是赵匡胤最终放弃迁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