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鉈、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玉笏: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注:球,美玉也。”
镇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端之一。也作镇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
命圭: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公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端。”《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谷圭:古玉器名。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又称谷璧”。《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注: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考工记·玉人》:谷圭七寸。”
土圭:古代玉器。用以测日影、四时、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又《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璧: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春秋战国时,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雕饰。汉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比较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雕不多见。明、清时又兴盛,出现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见精细的浮雕和螺旋状纹饰。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汉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来穿线做佩饰或挂在墙上做装饰用。璧在汉墓中发现很多,常放在死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镶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
玉琥:古代玉器.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认为:我以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玉虎”。
玉虎: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拾遗记·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参见玉琥”。
珩: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环: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晋书·周访传》:访大怒。敦手譬释,并遗玉环玉碗,以申厚意。”
玉佩:佩”亦作珮”。玉作的佩饰。《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环玦: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玉带钩: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河南固始在春秋末或战国初期墓中,发现一件玉带钩,是目前已知较早的一件。在河北满城、江苏铜山小龟山等西汉墓及河北定县北庄东汉墓中,均有玉带钩出土。
玉钩:玉制的钩,故名。有带钩、帘钩、帐钩等。《宋书·符瑞志下》:汉桓帝永兴二年四月,光禄勋府吏舍,夜壁下有青气,得玉钩、玦各一。钩长七寸三分,身中有雕镂。”《列仙传·钩翼夫人》: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
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玉剑饰始于战国,战国剑较短小,剑首小而薄,边沿外敞,较锋利,格少(多用铜、铁),剑珌有厚长和薄短两种,带扣也小。汉带剑首长而大,格多,剑珌与战国相似。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一把铁剑,其上四种玉剑饰惧备,并有高浮雕玉饰。汉后,玉剑饰不多见;明清两代仿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