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其工
要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琢制玉器的工具也不同,这些都会在玉器上留下不一样的加工痕迹。比如,新石器文化晚期的玉作上,仍然沿用石器制作工艺,主要是靠刮磨(良渚文化玉作可能已经使用原始砣机和管钻,而凌家滩文化在制玉时已经掌握了实心打孔掏膛的技术)。仅就刮磨工艺而论,红山文化玉器表面所留下的刮磨所产生的瓦沟纹无疑是一条有力的证据。
到了夏商周时期,青铜砣机无疑已经成为主要的琢玉工具,双勾碾法、一面坡法渐成主流,然而在钻孔技术方面,由于青铜钻头不及铁制钻头坚硬耐磨,便无法像春秋战国以后那样打出规整、细直的圆孔。其单向打孔呈马蹄状(或称马蹄孔或称喇叭孔),而双向打孔则会在孔中留下台痕或错位而呈两头大中间小的蜂腰状。
战国时期由于铁制砣具的普及应用,制玉工艺突飞猛进,造型纹饰愈加精准,基本摆脱了前代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透雕、镂孔得心应手,线条遒劲有力,钻孔匀称光滑,在剔地打磨和表面抛光技艺达到了很高水平,用光洁如镜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汉代谷纹承袭战国中期风格,谷粒多呈半球乳突状,抚之无明显咯扎刺手之感。在细微之地、砣轮难及处,常以桯钻打洼,地子上,时常可见涡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