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以房养老骗局”,有数位老人被骗子忽悠,将房子抵押,***“以房养老”项目,以为能拿到一笔高额的预期收益,却被骗子将房子以低价贱卖给同伙,损失巨大。那么“以房养老骗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来为您一一解释。
以房养老其实是国家为了老年人的生活而开展的一项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老年将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由上述机构支付养老费用,晚年衣食无忧的“以房养老”。以房养老为老年人在其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而且2014年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试点实施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不过,这一为老年人养老的政策,却被骗子钻了空子。
首先,骗子向老年人介绍以房养老的***形式,称完全没风险,并表示只需把房产证交出来3个月,抵押到的钱用于***,每个月能拿到好几万元的利息。老人听说是国家的政策,往往会动心。
然后,骗子就哄骗老人签下了以房养老的合同和经公证的“委托书”,放弃抗辩权,“全权委托”骗子卖房。
接着骗子直接拿着经公证过的委托书将房子过户了,低价“卖”给同伙,甚至700万的房子被1000元贱卖,最后将老人扫地出门。
实际上,这种“***合同”是老人向骗子借款或者用房产抵押贷款的合同。有受骗老人的合同显示,老人借款230万元,借期1个月,月息2%,双方同意对借款合同进行具有强制效力债权文书的公证。在委托书中,老人将自己房屋抵押、买卖等权利通通委托给“银主”。
这种看似“合法”的骗局外衣下面,隐藏的是老人对于房产抵押贷款流程的不明晰,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据了解,在中国,最初推行的以房养老方式,主要是指老人将房屋反向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老人身故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