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6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赤脚医生》的邮票。尽管在这之前.T字头邮票已经于1974年的1月1日发行,J字头的邮票也已经于1974年5月15日发行,但由于处在志号变更的交替时期,《赤脚医生》仍不得不被安排在纪特身份不明确的编号票系列中,以填原先安排中编号票的号码空缺。但《赤脚医生》实际上是一套带有某种纪念意义的特种邮票:邮票的发行日期选定在6月26日并非随意,而是为了表示对***六?二六”指示发表九周年的纪念。1965年的6月26日***做出了《对卫生工作的指示》,主要内容一是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二是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面且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的农民得不到的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这一指示1965年作为内部传达,但文革”中的1968年为纪念该指示发表叁周年由《***报》将其公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基层不脱产的卫生人员的队伍就一直在发展之中,这至少在1959年发行的特35?人民公社”和1960年发行的特43?爱国卫生运动”两套特中邮票中都有些许反映。赤脚医生”是文革”中对农村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称呼,数量曾发展到157万人,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缓解中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不良状况作出了努力。但赤脚医生”却硬是被四人帮”宣传成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如此宣传在文革”末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散发出异味”:1975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名为《赤脚医生》故事片(上映时改名《春苗》)就竭力把赤脚医生”纳入路线斗争”的范畴。影片表现了赤脚医生”与走资派”的激烈冲突,是文革”中阴谋文艺”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四人帮”险恶而卑劣的政治用心。但1974年发行的《赤脚医生》邮票所反映的内容仍然是比较单纯的送医送药”,换一个票名农村医疗卫生”似乎依然可以成立。设计家李大玮用农村通俗的画的形式,认真体现山乡医卫人员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用心,与《春苗》之流所凸显的政治斗争的主题有着明显的距离。换言之,邮票《赤脚医生》体现的是***六?二六”指示前一句话――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而电影《赤脚医生》(春苗)体现和强化的是六?二六”指示中有关城市老爷卫生部”的斥责部分,并进一步加以发挥,使之风风火火地服务和歌颂文革”的爆发和进行。 从笔者保留的当年新华社新邮报道的剪报中不难发现,四枚邮票当时的票名与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的票名有着明显差距。当时的报道为为儿童注射预防针”、深夜涉水出诊”、深山采药”、在田头为贫下中农进行针灸治疗”。而现在目录上简单多了,变成了预防”、出诊”、采药”、治疗”。尽管简洁,但却有流失历史真实之嫌。毕竟是在非常的文革”时期,画面上没有红宝书”、红袖标”、红徽章”之类的红色装饰”,也没有大字报、大标语、大批判之类的革命之字”,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目录上省略后的票名就几乎没有什么文革”味了;特别是第四枚,一举省略了在田头为贫下中农针灸”等12个字,省去了当时言必称的服务对象。而深夜涉水出诊”的票名则似乎更有助于我们看清票图上被缩小后而模糊的月亮与月光。但目录上的票名与邮票票图上用红色印鉴体现的票名是一致的,说明了简洁的票名不够清楚和不够革命”,因而在报道中添枝加叶,进而导致新邮报道的票名和邮票及后来目录上的票名出现了繁简不一的明显差异。《赤脚医生》邮票带给一代过来人以复杂和矛盾的回味,邮票上农村女医务工作者的服饰――黄军帽、白衣领、黑布鞋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衣着时尚”,倒不失为现在文革”题材的影视摄制的榜样服饰”。邮票中的赤脚医生”并没有刻意去赤脚”,图画的民族风格鲜明,人物形象比较生动,用印鉴体现票名也别具一格(此举似乎是受了1973年《熊猫》邮票保留画家印鉴作法的启发),可惜印鉴的落脚处不够理想。整套邮票总体的设计水平是上乘的,与编号票”的整体艺术层次相吻合。诚如赤脚医生”是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一段不可或缺的时段,这套邮票也是新中国邮票中一套不可或缺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