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目前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初级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这些医疗改革现状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国家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医疗改革现状一:***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在改革过程中,***“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医院产权改革,使得***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同时,***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医疗改革现状二:***和社会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性上存在偏差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医院产权改革的支持者认为,医院应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应在国家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也就是把医院看成了一般的营利性企业,从而削弱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种定位上的偏差,使得医院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把赢利作为其重要目标,使得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卫生费用迅速攀升,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后,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主要由地方***承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广大的欠发达地区缺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财力,而不得不采取“放权弃责”的方法,把医疗卫生机构推向市场,让其自行发展,加剧了其营利性的发展步伐。
医疗改革现状三:我国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较低
在现行体制下,我国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比较窄,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村人口和部分城市弱势群体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而对于企业来说,劳保医疗几乎还是企业的自我保障,因此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一些企业,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工种,不同数量的离退休员工数量都导致了不同医疗保障的负担,这些都使得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上述医疗改革现状表明,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要求***重新确立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维护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避免医疗保障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