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存在“鸡娃”现象,与其相伴的教育焦虑正常吗、有解吗?且看教育学者和社会学者怎么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文军教育焦虑实际上不是一个新问题,最近
为什么会存在“鸡娃”现象,与其相伴的教育焦虑正常吗、有解吗?且看教育学者和社会学者怎么说。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文军
教育焦虑实际上不是一个新问题,最近十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一般来说,中产阶级家庭培养孩子成才的概率比条件一般的家庭培养孩子成才的概率要大,因为教育分层与家庭条件之间的确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这一特征在中国表现得更加突出且具有独特性。
除了中国人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外,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影响着“鸡娃”现象和教育焦虑的产生。因为二孩政策刚刚放开,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一个小孩两个父母再加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124”的家庭结构使得不止一代人,而是两到三代人把关注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趋上升,家长的人际关系网络和所持有的社会资本也会产生差距,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和攀比的磁体效应会进一步加剧焦虑。
在整个社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之下,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在一朝一夕。要缓解社会上的教育焦虑,我们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放平心态,在重视社会资本的同时避免相互比较,家长不要简单地追求分数、成绩、考级这样量化的、单一的标准;同时,在制度上也要积极拓展人才未来的成长空间,拓宽人才未来的发展渠道,改变人才的单一化评价导向,多元化定义成功的意义和价值;大学也需要注重学生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领域。